今天将带大家了解南北朝时期汉政权的创立者--刘渊。
刘渊,字元海,匈奴铁弗部。是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氏。
据晋书记载,在秦汉之际,匈奴强盛之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因此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为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刘。
据史书记载:刘渊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化,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这一点,从刘渊七岁丧母时,晋书曾记载到“擗踊号叫,哀感旁邻”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由于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汉化。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密切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
刘渊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司马昭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刘豹去世,刘渊代父之职,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晋书曾记载,在刘渊任职期间,“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一带的名儒,也不远千里纷纷前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升。
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为元熙,称汉王,并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年),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正是由于刘渊深通历史,所以在他看来,自秦至晋,汉人政权虽有数个,但国祚长久的只有西汉和东汉,其余皆短命而亡。刘渊认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定国号为汉,可使中原民心归附。因此刘渊不仅称汉皇帝,晋书还曾记载到,刘渊“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除了定国号为汉,刘渊还大量启用汉人中的名士担任要职,如他任用崔游为御史大夫,任命东汉大儒卢植的曾孙卢志为其子刘聪的太师。
刘渊建立的汉政权,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手段,也达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目的。
以刘渊为首所开创的魏晋时期,是各个民族间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割据混战。各民族间经过长时间的杂居相处,不仅增进了了解,使得民族界线越来越小,还使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历史的进步。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内地经济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下一个繁荣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
河瑞二年(310)七月,刘渊病逝,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