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人丰邑(今江苏沛县),曾任水亭长,是西汉王朝建立者。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起义,天下始乱,一向钦慕刘邦的沛县县吏曹参、萧何及樊哙等人由衷地拥护刘邦做他们的领袖。刘邦率沛子弟三千余人响应陈胜的号召举行起义,陈胜牺牲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之一。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关,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与秦民约法三章,申明军纪,废除秦严刑苛政,得秦民拥护。同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有功诸将为王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之地。刘邦到达南郑后,即采纳韩信建议,仍循故道东出,占领三秦。其时,正在与齐军作战的项羽闻讯,引精兵三万,与刘邦大战于彭城,刘邦失败,退守荥阳。从此刘邦与项羽开展了长达4年之久的皇位之争。前202年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并大败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他在位期间,一方面,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消灭异姓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于关中地区,以加强控制。在经济方面,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制定《(汉律》九章,统一法令。另一方面,对北边强敌匈奴,实行了由战而和的和亲政策。公元前 200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由于刘邦处置不当,致使韩王信投靠匈奴。为平定匈奴的入寇和韩王信的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北击匈奴,先后在铜鞮、晋阳等地击败匈奴,之后刘邦为彻底击败匈奴,罔顾刘敬的劝谏,带领部分汉军追击北徙的匈奴冒顿(mo du)单于,中了冒顿的诱兵之计,冒顿在“白登山”摆出了“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的阵势,刘邦被匈奴骑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后因陈平之计脱困。回到汉朝后,听取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了和亲政策,史载:“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
汉高祖刘邦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有利于百废待兴的西汉初期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对巩固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汉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是西汉王朝的缔造者,两千多年以来,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毛泽东主席曾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