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我们XX单位进行党建学习的实践教学。今天我们将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内蒙古的抗战事迹!
1938年9月,八路军120师组建大青山支队北上绥远敌占区,同杨植霖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创建了党政军机构完整、军民一体、民族团结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大青山支队由步兵转变为骑兵,蒙古族各阶层踊跃捐献战马,并教授八路军战士骑乘和驯养技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姚喆和塞北军分区副政委张达志等领导人,都曾在蒙古族群众家中养伤治病。
绥远抗战,是1936年在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推动支持下 ,中国绥远地方当局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抗战中傅作义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傅作义作为一代抗日名将,于1939年出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在内蒙古五原设立副司令长官部,并于当年末到1940年又发动了包头、绥西、五原三战役,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两次抗日高潮。
1940年8月开始,先后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同时组织了农民、工人、妇女、青年、儿童、蒙民救国会等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成为配合武装抗日的一条重要战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内蒙古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些战役中,有一位年轻的烈士贾力更就投身其中。贾力更烈士的一生,短暂而又精彩,传奇而又壮烈!
1907年贾力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把什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5岁考入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后,贾力更就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抵制日货等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就学于北京蒙藏学校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初,党组织派贾力更到广州参加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的学习,让贾力更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毕业后,在中共绥远地委领导下,贾力更以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于归绥西区从事农民运动。他组织了毕克齐等地农民协会,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
1927年初,晋系军阀为搜刮民财,再次丈量土地,开放烟禁,引起广大农民的愤怒。贾力更与同去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王建功一起领导了毕克齐反清丈斗争,并参与了同年3月28日在归绥城南孤魂滩召开的绥远难民大会的组织发动工作,斗争取得胜利。
“反清丈土地的胜利,使各村各乡的农民受到很大鼓舞,也纷纷起来斗争,农民运动在土默川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钱占元说。
1929年,贾力更奉派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蒙古学习工作了8年的贾力更回国投身抗日斗争。
在家乡沦陷的艰苦岁月,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地下斗争。贾力更烈士纪念馆陈列的他用过的货郎担和拨浪鼓,见证着他的斗争经历。他以做小买卖为掩护,每天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以卖小商品为掩护侦察敌情。
1938年,贾力更得知日军在山西大同卧虎湾修建了一个军火库,他组成3人爆破小组潜入大同城北,炸毁军火库,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时间走远,历史从未走远。时至今日,他化妆成卖货郎开展地下革命工作的传奇故事仍在群众中流传,智炸日寇军火库的壮举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1938年,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从大青山的战略位置出发,决定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贾力更发动蒙汉群众全力支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他致力于蒙古民族工作,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主张,宣传八路军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事迹和人民子弟兵秋毫无犯的作风,为改善部队与群众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
为建立更加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贾力更奉党的指示,积极争取伪蒙军政人员抗日。他与杨植霖、王威等人为争取伪防共二师师长韩五反戈抗日,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韩五曾经帮助我军解决部分武器弹药、军队服装等供给困难,还掩护我军政人员前往敌占区执行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反“围剿”、反“扫荡”斗争。
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工作委员会成立,贾力更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此后相继任中共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后改为绥察行政公署)蒙政处处长。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根据地指战员誉为“军需部长”,被绥蒙区党委指派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贾力更等人先后选送多批各族青年赴延安学习,为党培养民族干部做出贡献。
1941年3月,贾力更带领一批青年去延安学习途中遭遇日伪军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4岁。
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通辽市调研时强调,我们要弘扬热情、直爽、豪放的传统,把2400多万内蒙古人民讲诚信、守信用的形象立起来;要多宣传报道充满正能量的人、事和自然风光,把内蒙古真善美的形象立起来。
我们的真善美是什么?是不惧风雪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草原额吉……
龙梅和玉荣是生活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一对小姐妹,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那384只羊,那时龙梅11岁,玉荣还不满9岁。中午时分,低垂的云层洒下了一串串的鹅毛大雪,怒吼着的狂风席卷着飞扬的雪花。刹那间,白毛风吞没了茫茫的草原:暴风雪来了!龙梅和玉荣急忙地拢住羊群,转身往回赶羊。但是狂风暴雪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羊群的归路,羊群顺风乱窜。在这关键的时刻龙梅对妹妹说:“快去叫阿爸帮咱们拦羊!”小玉荣听了姐姐的话,掉转头顶着风雪拼命地跑,没跑多远就栽倒了。她起来回头一看,姐姐一个人在暴风雪中,左手拿着羊鞭,右手甩着脱下来的皮袄左右拦挡,没有自己这个帮手,羊群越发乱了。小玉荣顾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里挥动着小皮帽嘴里不断地喊着。
龙梅和玉荣就这样拦挡一阵,跟上跑一阵。再继续拦挡、再跟着跑,不知拦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经过与暴风雪博斗的第一个回合,龙梅和玉荣总算把散乱的羊群聚拢在一起。暴风雨都是一片弥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风和寒冷中更显得恐惧和孤独,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童呢?暴风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疯狂起来。她们凭借着地上积雪的映光识别自己的羊群,羊群照旧在风雪的呼啸中朝东南方狂奔。在紧紧追赶羊群的时候,姐妹俩怕失散,便机智地相互高喊着:“龙-梅”“玉-荣”。彼此关照激励着。
从中午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俩整整奋斗了20多个小时。寒冷,恐惧,饥饿,疲劳,责任感全部集中在了两个小姑娘身上。终于玉荣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龙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撑着跟在羊群后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禄父子俩及时赶到并发现,叫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共青团中央在当年3月20 日写信表扬她们的高尚行为,同时热烈祝贺她们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人民日报》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灾荒频繁,育儿堂的米粮眼看就要见底,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怎么办?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食物相对充足的内蒙古。
3000名孤儿来到草原时,草原经济同样困难,但蒙古族群众主动担起这份责任,年迈的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中年妇女、新婚夫妇,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车,有的步行几百里,争先恐后地收养了这些孤儿。
这就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尤其今天正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更需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更应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让中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