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介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他一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至此秦朝历史正式揭幕。
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的标准不一,这给工商业发展带来很大不便,秦始皇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是秦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进行文字的整理,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方便了各地的文化交流,把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一般用小篆书写,非官方文件用隶书抄写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推行“郡县制”的朝代,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县大于郡,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因此秦始皇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县郡制”,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的一场重要战役,维护了秦及其后世的统治。其巩固了秦朝时期北方的边防,抵御了匈奴的入侵,而且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战后秦朝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措施,包括对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
秦始皇功不可没,正因为有了他,才有了中国日后繁荣昌盛,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与公元前210年去世,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就这样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