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格尔旗纳林有座古城,它有两个名字。现在叫洪州城,以前叫美稷城。美稷城是汉代西河郡所属的美稷县,城址在今准格尔旗纳林镇北,汉王朝曾在这里设置西河属国都尉,以安置归附的匈奴人,因而闻名于世。
《后汉书·光武帝记》和《南匈奴传》记载。这座古城建于西汉时期,是汉王朝曾在这里设置的西河蜀国都尉,是南匈奴的单于庭。汉王朝对匈奴入塞归顺的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将他们安置在西河郡和北都郡内。汉朝和匈奴人时战时和,南匈奴以美稷城为基地配兵协同汉王朝打败北匈奴,这时南匈奴最为强盛,美稷城成为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南匈奴居住了134年,传19代单于。东汉末年匈奴逐渐南迁,撤出了美稷城。美稷城因为安置归顺的匈奴人曾在汉匈关系上起到过不少作用,因此载入史册,流传甚广,成为了历史名城。
古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和时代的变迁,它没有了当年的名气和热闹,深藏在准格尔旗纳林的乡村里,默默注视着这个地方的兴旺和繁荣。两千多年来古城缓缓的流过历史,成了连接古今时空的纽带。在唐代纳林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在宋朝纳林是主要的军事要道。在清代纳林又是走西口的主要通道。现在纳林还是交通要道。
公元前49年(黄龙元年)西河属国的伊酋若王率领数千人逃叛,汉王朝派冯奉世率兵追击。从此以后,归附于汉王朝的匈奴人都继续在这里安居乐业。
公元90年(章帝永元二年)汉王朝又重新设置了西郡,上郡属国都尉。南匈奴以美稷为基地,经常派兵协同王朝複击北匈奴屡立战功。东汉末年,鲜卑族崛起,匈奴逐渐南迁,撒出了西河美稷地区。
美稷城既是西汉和东汉两次安置匈奴人口的基地,特别是东汉时期为南匈奴的单于庭所在地,其部众人口多至二十三万余人,居住游牧的地带必定幅员广大,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部众都分散在附近一带美稷城只是政治军事的中心。美稷城址在今准格尔旗纳林镇的东北角。城墙残高约4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410米,四面墙上开设城门。城址内外现为果园,地下文化积层已破坏殆尽,只是在城内西北角还可看到一些陶片散布于地表。城址附近一带,经常发现有汉代墓葬,其中有的随葬有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可以证实这座城垣附近确为匈奴人居住地带,城址为南匈奴单于庭所在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在南城墙里挖了一段地道,作备战用的防空洞。这段地道现在还完好无损,只是在地道里增加了不少的小洞,居民们的储备窖。
这座古城静静的躺在这里,承载每一个阶段的变化与发展,仍然延续着从古至今的故事,承受着人世间的风雨烟云。它那淹埋倾颓的身躯见证了太多的兴亡,也浸润了太多的红尘烟火。
美稷城曾在汉匈关系史上起到过不少作用,因此载于史册而流传甚广,成为河套一带著名的历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