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昭君出塞的“塞”,就是“光禄塞”。“光禄”,是官职的名称,“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塞”不仅是长城城墙的主体依托,又是军事指挥枢纽、行政管理、手工业及屯垦农业基地。其一般选择在沿边要害及东西适中之地修筑。
光禄塞于今天巴彦淖尔的大地上有些默默无闻,它在唐诗里远没有居延塞那样有名,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曾经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边界之地,也曾为保障祖国北部边疆的安全起到过积极的防御作用。塞光禄是西汉汉武帝时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在五原郡以外修筑的长城,遗迹分布在今固阳县、乌拉特中旗及乌拉特后旗境内,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与乌拉山分界的山峡之中,山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武帝派遣卫青夺取阴山及其以南的河套地区后,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修缮和改筑了秦始皇长城,来作为北面边防的重要战略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御,武帝决定在五原郡以外的高原作为防御的前哨阵地,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外,近处几百里,远到千里以外,修筑长城,并筑有城、障、列亭,又命人率兵驻守,这就是著名的光禄塞,由于这条长城修在五原郡 、朔方郡以外的地方,也就简称做外城。
光禄塞的遗迹,还有许多地段保存较好,它是两条并列的长城,南北相距30公里 ,光禄塞建成以后,曾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保卫了汉朝北部边郡的安宁。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就是从外城进入朔方郡,再经西河、上郡而至长安城,觐见了汉宣帝。呼韩邪单于自长安返回漠北时,自愿请求留居漠南的光禄塞上,就是提出共同保卫北部边境地带的安宁。后来呼韩邪单于再次入朝,请求和亲,这也就有了昭君出塞这一段佳话。边塞上出现了几十年民族友好相处,经济繁荣的局面,“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从此以后,汉朝北部边境局势更加稳定,汉王朝削减守卫外城兵卒的大半,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长城内外和平交往、经济文化交流不绝,农牧生产都得到了发展,社会相当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景象,直到西汉末年。所以古城不仅是我国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的地带,还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